公司資訊

國際上特高壓建設情況
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為解決經濟快速發展對負荷需求增長的預期以及大容量長距離輸電問題,西方工業國和蘇聯均紛紛制定了本國發展特高壓輸電的計劃。美國AEP 和BPA、意大利ENEL,前蘇聯電力部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均于70、80 年代分別建設了特高壓輸電試驗基地或試驗線段,共計14 項,進行了大量特高壓前期和工程科研工作。課題涉及特高壓絕緣,環境影響,監控保護,系統設計和工程規劃。一些制造廠商( 如瑞典ASEA、法國ALSTHOM,美國GE) 配合美國的電力運行單位進行了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的研制,美國AEP 在瑞典制造廠商的配合下完成了1 500 kV 輸電的試驗研究工作,意大利ENEL 完成了1 000 kV 的成套設備帶電試運行工作。前蘇聯和日本分別建成了百萬伏級輸變電工程。
前蘇聯1150kV特高壓線路
前蘇聯幅員遼闊,能源和負荷分布很不均衡。負荷在西部歐洲地區,大量水力資源在東部西伯利亞,距歐洲地區4 500 km,煤炭集中在南部哈薩克斯坦,距莫斯科約2 500 km。這就需要實行大規模的“東電西送和南電北送”,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把西伯利亞的水電和哈薩克斯坦的煤電輸送到莫斯科地區。
前蘇聯從1981年起開始建設特高壓輸電系統,共建成車里雅賓斯克—庫斯坦奈—科克切塔夫—?;退箞D茲—巴爾腦爾—伊塔特1150 kV 特高壓線路2362 km。其中?;退箞D茲—科克切塔夫—庫斯坦奈先建成并投運,線路長度約900 km,特高壓變電站3 座,累計運行時間5 a,運行性能良好。蘇聯解體后,送端電源未能按預定目標建設,導致特高壓線路負載過輕,從1994 年起降壓運行。